本报记者 潘希
戴汝为是国内著名智能科学与复杂系统、模式识别专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戴汝为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并师从钱学森先生。两年后,他转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至今。戴汝为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信息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系统科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并兼任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其他30余所大学的名誉教授。
1980~1982年,作为国家首批派出的访问学者,戴汝为在美国普渡大学电机系师从国际著名模式识别权威傅京孙教授做研究工作。长期从事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及思维科学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发表《人工智能》等学术专著5部、学术论文200余篇。曾任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国际句法模式识别委员会委员。
上世纪50年代,戴汝为从事工程控制论与最优控制;并将钱学森1954年在美国出版的英文版《工程控制论》译成中文,于1958年在国内出版,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70年代最早在国内开展模式识别,完成了信函分拣中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了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知识工程中应用的研究,取得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字符识别系统”与“混合型智能系统”的成果。90年代初,他进行智能控制及手写汉字识别的工作;通过知识系统及人工智能的途径,跨入对开放的复杂系统及其方法论的研究。他已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余名。
戴汝为曾先后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