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党组夏季扩大会议上获悉,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实施6年来,中国科学院明确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确立了新时期办院方针,实施了新时期发展战略,全院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科技布局调整有序推进,较大幅度凝聚与提升了科技创新目标,部署了一批新的科技创新单元和新的生长点。创新观念与文化显著更新,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全院进行了大力度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资源配置制度、评价奖励制度和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使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大幅提高。 据统计,目前,中科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比例约占25%;承担“973”项目约占总经费的39.4%;承担“863”项目经费约占总经费的30.2%;科技创新队伍明显优化,顺利完成队伍代际转移,一批青年学术与管理带头人崭露头角,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全院30~50岁人员比例由1998年的60%上升到2003年的69%,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比例由1998年的17%提高到了2003年的54.8%(创新基地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由1998年的5%提高到2003年的30.5%(创新基地人员);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03年底全院在学研究生人数已达到2万8千多人,比1998年增长了1.6倍。科技产出在保持数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呈现出较快提升的势头。在过去的6年,全院高质量论文产出大幅上升,已达到发达国家综合性国立科研机构的可比水平;自1999年起,全院发表的SCI论文总数已超过德国马普学会;论文质量大幅提高,1998年至2003年,全院在《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上共发表论文110篇,从相当于德国马普学会的1/5左右上升到近1/3;6年来全院专利申请量增加了两倍多,其中发明专利增加了三倍多。经过全院职工的努力拼搏,各研究所经济状况显著改善,院宏观调控能力有所增强,资金使用效率有所提高。创新文化建设初见成效,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广大科技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重大创新成果开始不断涌现。在基础科学、战略高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 会议总结了6年来中国科学院在实施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不动摇,坚持发展快先支持、发展好多支持不动摇,坚持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不动摇,坚持科技创新以人为本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联合竞争不动摇,坚持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不动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