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的临床转化研究

  • 发表日期:2020-05-18 【 【打印】【关闭】
  •   肿瘤治疗方式是影响病人五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而当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手术切除。精准、有效的肿瘤切除成为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关键。 

      新兴的光学分子影像技术为图像引导手术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等学者进行了众多研究,试图在活体上用荧光成像方法点亮肿瘤,解决肿瘤标识的问题,开启了光学分子影像技术在手术导航领域应用的先河。同时,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荧光成像技术用于解决临床问题,但一直面临诸多挑战。 

      历经近三年的医-工交叉深入探索,中科院自动化所分子影像院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发出了新型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系统及手术导航技术,进一步利用荧光探针吲哚菁绿(ICG),开展了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在人体肝癌成像上的应用,解决了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临床转化的问题。研究发现该技术可以术中发现其他影像模态难以发现的肝癌微小病灶和转移灶,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的准确性。 

      相关工作近期发表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权威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同时得到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主编、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等国际同行国际首次(the first-in-human的高度评价。评价认为近红外二区成像技术经历了十年的基础研究,终于在国际上首次(the first-in-human)成功用于临床,为它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开启了大门,最终造福患者。 

      该研究属于医工交叉工作,论文第一作者为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胡振华研究员,通讯作者为田捷研究员。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委专项、中科院项目等科研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19-0494-0

      期刊主编点评: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0-0544-7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点评: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0-0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