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磊 李大庆 
    仿生机器鱼、智能轮椅、娱乐机器人、测谎仪……10月18日,中科院自动化所科技开放日的展示产品吸引了近千名参观者驻足观看,这其中还有一批特殊的客人———行知打工子弟学校的100名学生。
  上午9点半,老师一声“解散”令下,学生们像炸开了锅,纷纷涌向不同展台。可是在这个侧重体验的成果展上,民工子弟的孩子们则是看多于做,内敛多于探索。

  一个叫做“生物护照快速通关系统”被围得水泄不通,学生眼睛里闪现惊奇和跃跃欲试的目光,但仍旧安静地站在旁边。在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劝服下,孩子们才开始一一尝试:摄像、存储个人资料、电脑识别。学生看着自己的头像被摄下记录,很是兴奋,但玩完了,也就一一散去。

  记者注意到,有个“垃圾邮件自动过滤系统”乏人问津。当问到为何不感兴趣时,一个六年级学生很诚实:“没上过网,不懂。”在记者面前,他显得非常局促和紧张,话也不多。

  相比之下,轮到下一批参观的城市学生,则显得大方随意得多,使用起电脑也是得心应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工作人员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

  “孩子们平时从没见过的机器人,惊讶都来不及,对他们来说,真是开了眼。”知行学校的一名班主任张丽艳告诉记者,听说今天有科普活动,学生们兴奋了好几天。“我们也有科技课,但都是学习书本。现在材料是活生生的,亲身体验高科技,还是头一次。”

  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介绍,该所还邀请打工学校的师生共进午餐,并安排了“人工智能离我们有多远”、“让机器人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心理测试技术现状与未来”等10场科普讲座。他说:“也许在场观众就是这些钟点工的孩子,他们也需要亲近科学。”

  “这次活动对这些孩子或许比城市普通孩子蕴含的意义更大。”知行学校带队老师说。他希望今后科研院所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科技与民工的孩子们“零距离接触”。

 

11月10日第三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