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3年12月07日 18:56 中国新闻社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3-12-07/26/378098.html

  中新网北京12月7日电 第四届中国生物识别学术会议七日下午在此间举行,来自海内外、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与会,共同研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学科前沿及发展方向。

  会议主席、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研究员就中国生物识别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做主题报告,国际生物识别领域的权威专家、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Anil. K. Jain教授专程来华参会并做特邀报告。报告对各种生物特征身份鉴别技术中使用的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编码、模式匹配以及信息融合等相关技术进行介绍,内容涉及多种身份鉴别方法,包括指纹、脸像、虹膜纹理、手形和步态的身份鉴别技术、基于声音的说话人鉴别技术以及基于笔迹的书写人身份鉴别技术。  与会代表还就生物识别领域中的理论、算法和应用,生物识别系统的设计及相关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以及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生物特征识别又称生物特征认证,是指通过计算机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生理特征与生俱来,多为先天性;行为特征则是习惯使然,多为后天性。常用的生物特征包括:脸像、虹膜、指纹、掌纹、声音、笔迹、步态等。

  “九一一”事件是世界生物识别技术发展转折点,生物识别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美国在“九一一”之后连续签署爱国者法案、航空安全法案、边境签证法案等三个国家安全法案,要求必须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世界民用航空组织建议一百八十八个成员国将脸相、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放入护照,迄今为止,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已经准备在二00四年底以前开始初步应用。

  与会专家称,目前,全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市场迅速增长,生物识别领域技术应用也日渐普及,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加强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总结中国生物识别研究的现状与最新进展,推动中国生物识别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于二000年组织发起“中国生物识别学术会议”,每年一届,此前已分别在北京、杭州和西安成功召开了三届。(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