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自动化所在香山会议上做类脑认知模型研究报告

  • 发表日期:2016-03-28 【 【打印】【关闭】
  •   321日至22日,以“变革性技术科学基础”为主题的第S31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国内近30个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会议围绕重大科学的创新及未来应用前景,“变革性技术科学基础”的组织模式、评价方式等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自动化所研究员徐波代表研究团队出席此次香山科学会议,并做了题为“类脑认知模型与人工智能的变革性应用”的报告。报告分析了目前大数据智能和类脑认知智能的各自特点和优势,指出目前专用人工智能方法无论在学习方式还是所必须的大数据基础与人类智能相差甚远。人类大脑是经过亿万年暴露于复杂视、听、触觉环境的进化而实现的,并将优化的结构和功能以遗传的形式保持下来。现代科技通过多尺度的大脑观察,对人脑认知功能及其对应的结构特点已有大略了解。类脑认知模型研究思路就是受大脑的结构、功能和信息处理机制的启发,通过机器与人或环境的交互输入和学习算法,实现对复杂任务的自适应或多任务智能的不断生长,并最终实现不同任务间的知识共享。 

      报告还简单介绍了目前已经建立的一个包含6390万个兴奋性神经元、710万个抑制性神经元、采用类脑脉冲(Spiking)神经网络模型、包含213个脑区的全尺度类脑初步模拟系统,该神经网络系统在脑区之间的长程链接、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比例方面与生物脑可比较,可在毫秒级别观测不同模拟脑区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等生物脑实验结论;同时还介绍了面向智能应用的类脑认知功能模拟器,包含视觉皮层、前额叶皮层(PFC)、基底神经节、海马区、丘脑等20余个关键功能性脑区,可通过交互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实现对环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多模态融合、自主学习和技能模仿,并在智能无人机和服务机器人场景下探索了初步应用。 

      在本次会议上,自动化所田捷研究员也就“信息技术变革手术治疗”做了报告。另外,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物理所、理化所、化学所的科学家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研究团队在煤转化、外尔费米子、液态金属、纳米绿色印刷多个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突破。 

      与会专家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好变革性技术科学基础发展的方向,按照科学研究规律进行提前部署,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香山科学会议的宗旨是:创造宽松学术交流环境,弘扬学术民主风气,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未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整体综合性研究,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创新。